鋼鐵去產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為鋼鐵企業轉型發展和下半年鋼材市場價格高位震蕩中穩定運行提供了基礎性條件。
2017年鋼鐵行業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就是去過剩產能。經過兩年的努力,全國淘汰關停落后產能1.1億噸。關停中頻爐廠家722戶,涉及1.4億噸產能。至少6000萬噸的中頻爐地條鋼生產退出了市場。加上產能置換中的關停產能,鋼鐵產能嚴重過剩的狀況基本得到了化解。優化了鋼鐵產能,尤其是建筑鋼材的產能結構。
鋼鐵設備需要檢修,國際鋼協公布的目前西方鋼鐵設備利用率為76%。實際上中國鋼鐵企業除了因環保關停外,基本上是滿負荷生產,設備利用率超過80%。由于沒有粗鋼產能嚴重過剩壓力,這就為鋼鐵行業建立市場產需平衡,合理控制庫存,避免過度價格競爭,支撐鋼鐵價格高位波動,行業市場健康發展提供了基礎性條件。
2011年二次金融經濟危機,導致大宗商品價格跌入低谷,到2015年底,大螺紋鋼價格僅僅1900元/噸。鋼鐵企業陷入嚴重虧損。僅2015年鋼鐵行業虧損就超過1000億元。伴隨轟轟烈烈去產能,鋼材價格演繹了幾度瘋狂。螺紋鋼價格一度攀升至5000元/噸。盡管今年螺紋鋼材價格回落到不足4000元/噸,但2017年我國鋼鐵行業實現利潤總額近3420億元。提高了鋼鐵行業盈利能力,為鋼鐵企業去杠桿、減輕債務負擔,加快行業轉型發展創造了內在動力。
鋼鐵、煤炭、有色行業長期嚴重虧損的局面反映了上下游行業利潤格局的嚴重失衡。這不僅不利于這些行業轉型發展,也對中國經濟全局穩定發展產生不利的負面影響。政府通過去過剩產能,對幫助這些行業擺脫過度競爭,走出虧損陷阱,建立中國經濟整體平衡的行業盈利格局是有利的。實踐證明鋼鐵去產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從最近政府控制電爐煉鋼建設,控制新建產能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政府去產能的真實意圖。不僅去過剩落后產能,還要幫助行業走出虧損和實現合理盈利。建立上下游企業、行業利潤結構的合理化,為鋼鐵行業轉型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取締一億多噸中頻爐產能,促進了廢鋼的合理利用。但是受政府控制新產能建設和成本因素影響,今年預計投產電爐鋼產能近2000萬噸,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區。在環保關停力度不斷增加的對沖形勢下,對下半年鋼鐵產能增加不會產生大的壓力。
2
政府加大環境整治仍會使一些污染產能退出市場,加大了產能置換和異地搬遷的力度,會影響下半年產能釋放,也會給下半年鋼鐵市場帶來價格活力的機會。
目前鋼鐵企業產能與總需求基本平衡。從統計的產能設備利用率已經遠高于西方國家。2018年國家政策主要是依法防止關停企業復產,依法監控產能置換,控制新產能項目建設。
十九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歷史序幕,其中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政府要轉變職能、依法執政,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主導作用。正是這種背景形勢,我們有理由認為,不能期待2018年政府繼續用行政方式大力去產能,刺激鋼材市場價格再次演繹2017年的瘋狂上漲走勢。但治理環境問題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企業轉型發展的重要任務。決定了未來政府會繼續長期依法加大環境治理力度。
去年冬季取暖期限產措施,控制大氣污染取得了重要成果和經驗。國家環保部也提出了不僅要嚴控污染,還要從區域結構上加大環境整治的力度。大氣環境問題主要是污染問題和污染物超過環境容量問題。京津冀地區仍是我國大氣污染主要地區。據新華社消息,今年政府還要壓減鋼鐵產能3000萬噸,其中主要是從環保區域結構角度提出的。今年因環保要求而組織錯峰生產、限產措施還要實施,因區域環保問題整治關停、異地搬遷,產能置換而影響鋼鐵企業產能的事件還會發生。但本質上這是環保整治,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去過剩產能。
最近,環保部部長李干杰指出:大氣污染形勢仍然嚴峻。京津冀仍然是大氣污染治理的主戰場。截至目前,環保部已經向京津冀28個城市發出322封督辦函,向各地派出環保督查組,違法企業不整改將沒有退路。而地方政府不及時對違法企業進行清單整改的話或將被問責。今后三年,河北省將繼續堅定不移推進環保整治,壓減退出鋼鐵產能4000萬噸。2020年唐山地區要淘汰1000立以下高爐,2025年鋼企減少至25家。
2018年政府依法加大環境整治力度是大趨勢。由于過剩產能壓力不大,隨著污染企業產能設施一個接一個的關、停會給鋼鐵市場帶來價格活力的機會。這實際上已經是影響近期和下半年鋼材市場價格不斷出現階段性高位震蕩的重要原因。近期幾次疲軟態勢下鋼材市場價格出現多次拉漲就是在環保關停背景下實現的。
3
怎樣理解中國經濟轉型期,鋼鐵需求緩緩回落,市場疲軟大趨勢
社會經濟轉型發展壓力將持續很長時期,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回落將影響鋼鐵總需求高位緩緩回落,并將以常態化趨勢影響鋼鐵市場。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占世界經濟的比重為15%左右,比5年前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穩居世界第二位,中國經濟總量達到82.7萬億人民幣,按年平均匯率折算超過12萬億美元。隨著傳統制造業產能的全面過剩,中國經濟已經進入轉型發展時期。
2018年我國經濟增長目標已經從去年的6.9%調整到6.5%。今年上半年我國GDP總量41896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8%。二季度同比增長6.7%,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97316億元,同比增長6.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5個百分點。顯示了轉型期經濟平穩運行態勢。
畢竟消費增長對經濟的貢獻率已經超過60%,與鋼鐵市場需求關系密切的幾個主要經濟領域指標都出現了增速放緩的趨勢。前幾年建設鋼廠、建鋁廠都會產生GDP,現在這個機會沒有了。即使中西部地區仍存在很大經濟發展潛力和基建投資潛力,但是這些后發經濟地區增加制造業產能機會也受到國內總體產能過剩的制約。貿易戰對經濟也有負面影響,實際上今年以來我國出口增長,投資和消費增長都回落到個位數。這都預示著我國鋼鐵總需求已經步入了緩緩回落時期,這是符合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經濟規律的。
正是應對我國經濟轉型期的經濟下行壓力,政府加大了結構調整力度,在加大對外開放,建設創新型新經濟區同時,加大了打造中部大經濟中心區,加大了租賃房建設,解決百姓安居,加大了公路、鐵路、機場,輸油管線等基礎性建設。特別近期經過辯論,為了應對貿易戰風險,終于放行了49個地鐵建設項目,總長1400公里。中國經濟的這些特點決定了中國鋼鐵總需求不會出現過山車式的變化,使我國鋼鐵需求仍能保持高位穩定,緩緩回落運行態勢。這種常態化的大趨勢在市場反映上就是需求、交易疲軟常態化。在鋼材市場將演繹一波上升行情時,消費者擔心鋼價上漲而增加采購導致市場采購增加,但價格上漲后就會感到出現出貨很不好,這不過是市場疲軟的實踐形式。應對這種市場態勢,鋼廠和鋼貿商要沉著應對市場機遇和風險。
我國經濟增長已經從高速轉向中速增長。四年前我曾寫過警惕經濟下行壓力的長期化。這恰恰是轉型發展的信號。這種轉型經濟發展態勢必然導致我國粗鋼總消費、總產量出現緩緩回落趨勢。
不過,據統計:2017年我國粗鋼產量83173萬噸,同比增長5.7%,創歷史新高。2018年6月全國粗鋼產量267.33萬噸,1-6月全國粗鋼產量45116萬噸同比增長6%。似乎中國的粗鋼產量和需求仍在快速增長,這是一種因統計問題造成的產量同比假象,誤導了人們對我國鋼鐵需求變化趨勢的判斷。
不久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定軍山問我怎么看?
由于許多中頻爐地條鋼企業采取夜間生產,白天運向市場,而我國取締中頻爐產能已達到1.4億噸,保守產鋼量近6000-8000萬噸,其中幾千萬噸地條鋼產量沒有納入國家統計數據。而在2017年二季度又是我國關停中頻爐的高峰期,對于已經納入社會消費總量的地條鋼所占市場份額,只能由有統計的鋼鐵企業生產來補充。這就形成了一年來統計的粗鋼總產量同比不降反而增長現象。從熱軋卷板、冷軋板產量同比幾乎沒有增加也可以看出,補充增產幾乎都集中在建筑鋼材,這同去產能變化和有統計的粗鋼產量增長有直接的因果關系。這就預示著前幾年政府統計數字難以反映我國包括中頻爐在內的全部粗鋼產量和鋼材的社會表觀消費量。這就意味著我國歷史上粗鋼最高年產量不是8.227億噸。
需要說明的是,去年下半年我國粗鋼產量已經基本不受地條鋼影響,統計數字開始反映我國真實的粗鋼月產量變化。但月產量年度同比仍受上年度取締地條鋼產量的影響而繼續增加,如果時間推到今年7—8月以后,不僅可以看清粗鋼產量同比回落趨勢,而且我們就能取得一條反映鋼鐵生產緩緩回落趨勢的真實曲線。這條曲線的前推,我們不僅可以發現許多問題,更重要的是找到世界鋼鐵消費最大國家的一條有價值的鋼鐵消費飽和點前后的粗鋼產量、消費總量變化規律趨勢,這對未來世界發展中國家整體用鋼規律研究很有指導意義。很顯然這也是中國鋼鐵市場史上的一件大事。
正是這個原因,我在今年初一次會議上說,就是考古,也要考出中國粗鋼產量和鋼鐵消費的最高飽和點。但是我今天講粗鋼產量面臨緩緩回落趨勢,是提醒人們重視粗鋼產量和我國鋼鐵消費緩緩回落趨勢,對我國今后鋼鐵市場供需關系和價格走勢的影響。受固定資產投資回落影響,特別是建筑鋼材的需求也會出現回落趨勢,甚至不排除今明兩年建筑鋼材總需求會出現明顯回落趨勢。
至于鐵礦石價格走勢,我曾多次說過,2017年全年進口鐵礦石是10.75億噸,同比增長了5%,今年月度鐵礦石進口量仍處在高位,港口庫存突破1.6億噸。很顯然鐵礦石過剩和高庫存壓力決定了2018年鐵礦石市場活力不足,價格只能依據鋼價而動。只要鋼價平穩波動,鐵礦石市場就會顯示下行壓力,實際上今年以來進口到岸鐵礦石價格已經從70美元/噸小幅回落,因此不會對鋼材市場價格產生上漲推力,也不會對鋼廠成本上升產生大的壓力。不過隨著進口和港口庫存的近期回落,鐵礦石市場價格活力有所提高。